第十二届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盛大开幕
11月15日,第十二届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隆重开幕。本届大赛以“协同人机互联·共绘智创未来”为主题,覆盖京津冀晋蒙五地108所高校的近600支队伍,赛事规模与水平再创新高。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北京市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晓东,昌平区政府副区长马春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解江凌,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兴芬主持。

李奕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大赛在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本届大赛增设具身智能等前沿赛项并与国际赛事接轨,体现了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围绕未来发展,李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聚焦人才培养核心,构建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实操训练为支撑、赛事实践为抓手的育人机制,系统培养理论扎实、实操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立足科研新优势,将机器人运动控制、智能感知等成果转化为赛事技术支撑,争当核心技术突破的策源地;三是强化协同育人理念,以赛事为桥梁推动校企建立合作研发、联合培养机制,形成高效研发、企业转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刘晓东在讲话中指出,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已形成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和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前瞻布局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他介绍,昌平区已发布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了“1+5+1”产业体系。为更好地服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昌平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对机器人相关项目给予启动资金支持及三年场地租金减免,系统解决人才落户、教育、住房等方面需求,加快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刘晓东表示,昌平区将依托产业空间优势与完善的创新生态,为大赛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开幕式上,解江凌为松延动力、加速进化、灵心巧手三家企业授予“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教协同育人基地”牌匾,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更高层次平台。

郭福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积极响应“人工智能+”行动号召,在信息技术和机器人领域引领创新发展,建设机器人大工程实践平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效。他表示,承办本届大赛既是对学校信息特色办学成效的集中检验,更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宝贵契机,学校将全力做好赛事组织与服务保障,搭建公平竞技、深度交流、共同提升的优质平台,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信息科大力量!
本届大赛共设9大类、16个赛项,涵盖机器人技术从基础应用到前沿探索全链条。赛项设置既突出具身智能、人机协同等前沿方向,又注重与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国际赛项接轨。各赛项的激烈角逐,充分展现出大学生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近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外围赛中荣获金牌;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中获评A+等级,持续位列前TOP1%。学校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验室,牵头建设华北五省机器人大工程平台虚拟教研室,持续提升产教融合质量。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学校为参赛队伍提供标准化场地、专业技术支持与全面后勤保障,赢得各赛区高校的广泛好评。赛事期间,学校还同步举办了“人机共美,智绘新篇”美育成果展与科技创新成果展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历经十二载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未来,大赛将持续优化升级,强化前沿导向,动态对接新兴技术赛道,引导创新实践紧跟科技革命步伐;深化产教融合,扩大校企共建基地规模,推动竞赛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继续发挥信息学科特色优势,以大赛为纽带,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生态,为国家和区域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李惊涛、一级主任科员冯彦钧,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校城融合处处长熊玉川,山西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苏小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处一级主任科员朗慧泽,天津市教委高教处二级主任科员张荠月,河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干部张素等华北五省教育部门代表,各赛区承办高校代表、合作企业代表、大赛组委会专家、参赛校师生代表和新闻媒体,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开幕式。(供稿/图片:教务处 陈佳男 郑小博 编辑:郭辉 审核:吕丽峰)
赛事类别简介
1.机器人武术擂台赛
双方机器人展开激烈对抗,一方通过快速移动成功将对手逼至擂台边缘,利用其铲形结构实施精准推挤,另一方则灵活闪避后迅速调整姿态,实现反击。

2.类人机器人竞技体育赛
田径赛道上,仿人机器人以稳健步伐跨越障碍;点球大战中,守门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精准预判射门角度,完成一次精彩的侧扑救球;类人足球2V2赛场更是高潮迭起,机器人带球连续过人后突入禁区,完美展现其运动控制与团队配合能力。

3.服务机器人赛
在模拟超市环境中,面对杂乱的商品陈列,机器人利用机械臂精准抓取指定物品,成功将饮料和零食分类放置到不同高度的货架上,整个过程流畅自然,展现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综合应对能力。

4.水中机器人赛
水球2V2比赛中,两条机器鱼通过协同配合展开攻势,利用其灵活的游动姿态带球突破,另一条则伺机接应射门得分;而在水生态净化任务中,机器人准确识别水中的塑料垃圾与枯枝,通过特制的收集装置完成清理作业。

5.机器人书画赛
一台配备毛笔的机器人挥毫泼墨,笔法刚劲有力,墨色浓淡相宜,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现代机器人技术完美结合。

6.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意设计赛
涵盖软硬件系统设计、算法开发与场景应用。优秀作品包括基于AI的智能康复机器人、面向智慧城市的巡检系统等,体现学生跨学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7.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赛
在模拟城市赛道上,一辆无人车精准识别交通标志,在弯道处平稳转向,遇到突然出现的行人模型时及时制动避让,整个过程展现了其强大的环境感知与决策控制能力。

8.工业元宇宙与机器人工程虚拟数字场景挑战赛
参赛团队使用Unity3D构建虚拟工业场景,设计具备自主导航、语音交互功能的虚拟机器人导游。作品集成AI大模型,实现智能问答、多语言讲解等功能,并通过VR/MR设备呈现沉浸式体验。

9.强国赛道
集群无人机空中技巧创新赛要求4架以上无人机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编队飞行与动态造型;在具身智能任务中,无人机通过语音指令识别目标,在障碍物间灵活穿行,最终精准降落在指定区域,展现了集群协同与智能控制的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