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1月12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我校沙河校区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学会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分会、北京登峰数智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工作委员会协办。来自高校、中小学、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智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前景。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出席会议并致辞。

开幕式上,郭福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界同仁致以诚挚感谢。他以《在数智浪潮中共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题,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推动教育进入底层逻辑变革新阶段。他介绍了学校“信息+”跨学科特色以及在科技创新与学科融合“双轮驱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服务区域数字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强调数智赋能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因势而新”中坚守育人根本,在“因时而进”中把握发展规律,在“因变而强”中激发创新活力。郭福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变革、教育体系重构的必由之路,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学校愿与各方深化合作,共建智能向善的教育生态,共育数智领军人才,共促教育公平与质量双重提升,着力破解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痛点难点,以教育革新引领智能时代新发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监事张双鼓在致辞中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成立20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在此框架下,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聚焦数据驱动、教育治理、技术赋能、教学变革等重大议题,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与实证性研究,为政策制定与区域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他充分肯定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信息类优势学科建设与数智融合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并表示希望本次年会成为思想碰撞、经验共享与合作深化的平台,携手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海淀区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官雅在题为《在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同行》的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五五”规划中“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务实举措。他介绍,作为首都教育资源集聚区,海淀区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依托多层次战略协作与跨区域联动机制,积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宋官雅表示,海淀区教育学会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大数据的规范使用与创新应用,携手构建更加开放、协同、智慧的教育新生态。

在主题报告环节,教育大数据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挑战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他从“规模定律”出发,指出以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为教育领域带来系统性变革。孙茂松系统梳理了AI在教学全流程智能感知、教育知识图谱构建、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并强调人工智能正在重构“教师—AI—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进一步指出,面对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应重视教师角色重塑,坚守育人本质,积极构建以人为本、伦理引领的人机协同教育新生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大数据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于世洁主持开幕式及主题报告环节。他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学界、业界的多元视角与实践智慧,相信通过深入的研讨交流,将为我们深层次理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思考与实践参考。

专题报告环节由海淀区教育学会秘书长闫顺林主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聘教授、副院长尚俊杰以“人工智能和学习科学视野下的学习: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为题,提出了以学习科学为本、AI技术为用的教育新范式,通过推动学习方式的深层变革,实现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的教育。教育大数据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白峰杉围绕“智能时代的教育:如何在成人与成才之间寻求平衡”,提出智能时代的教育核心在于应对人类“智力外包”的新趋势,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失配中,重新寻回“成人”与“成才”的平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蕾分别围绕“科技变革背景下关于本科招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与“报考决策‘算法’分析——以信息科大为例”进行分享,系统阐述了高校如何响应国家战略与科技变革,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创新招生模式和完善培养体系,服务高质量人才培养,并深入解析了基于数据与趋势的科学报考决策方法。
下午的会议设置三个平行分论坛,聚焦中小学科学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AI赋能教育新模式等主题,探讨数智技术在不同教育阶段的融合与创新实践。

分论坛一以“数智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为主题,分四个小组展开研讨。来自北京、雄安新区、重庆、四川等地多所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代表,围绕人工智能在课程教学、课堂变革、育人模式等方面的实践案例进行交流,展示数智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广泛应用与成效。

分论坛二聚焦“数智赋能大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位高校与中学教育专家围绕大中衔接、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数智背景下的系统衔接与协同发展。

分论坛三围绕“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模式”,聚焦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探讨多模态数据驱动教学、混合式学习评估、中高本一体化培养等前沿议题,分享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系统解决方案。

开幕式前召开了教育大数据专委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理事会换届工作,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正副理事长及秘书长,讨论通过理事会的其他表决事项,为专委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供稿/编辑:宣传部 郭辉 图片:刘涧 学生融媒体工作室 袁馨雨 陈润宣 柏杨 审核:吕丽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