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致远!我校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称号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下发《关于表彰第九次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的决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称号,这是我校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谱写出的又一崭新篇章。

沙河校区南校门
北京高校党建先进校评选始于1993年,是北京市委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全面体检和权威评价。第九次党建先进校评选工作启动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迅速行动,对标《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标准》,系统总结工作成效与特色。在学校党委统筹推进、各二级单位协同发力、全体党员师生积极参与下,高质量完成报告撰写、材料申报、实地考察、访谈答辩等全流程迎评任务,最终以鲜明的工作特色、扎实的工作成效,获得北京市委、市委教育工委的充分肯定。

学校召开工作部署会
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外树形象、内聚力量、服务师生、加快发展”总体思路,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努力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奋力答好“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信息科大何为”的时代答卷。
聚力内涵发展,谱写跨越新篇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学校深耕内涵建设,在学科、人才、科研三大核心领域齐头并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跨越式提升答卷。

学校获批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硕士点
学科建设方面,新增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硕士点,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全国前18%(软科排名第13),6个学科上榜软科最好学科排名,9个专业进入A级行列,信息类学科专业占比达70%,形成“国内一流学科引领、优势特色学科支撑、新兴交叉学科突破”的学科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成立伊利诺伊工程学院

学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国赛中荣获主体赛金奖
人才培养方面,构建“金字塔”分层培养体系,建设“三融三通”人才培养模式,勤信荣誉学院以“四制三化”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天枢书院以“一生一策”培养“π型”产业复合人才,伊利诺伊工程学院“4+0”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亮眼,自“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指数”设立以来获奖总数持续位列TOP1%,评级为A+。2024年获“挑战杯”国赛金奖。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生就职于信息类相关领域近80%,在京就业近80%,薪酬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40,为首都、行业输送大量“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

学校自主研发的静电探测载荷搭载天舟八号开启近地轨道在轨探测
科研创新方面,围绕一条创新链,深耕五大优势,推行“六大工程”,深化评价激励改革,统筹实施有组织的科研。近三年,经费总量持续提升,理工类人均科研经费突破50万元,承担“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1700余项科研项目,以第一单位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25项,一大批科研成果“上天入地下海”。
深耕社会服务,彰显责任担当
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的征程中,学校始终以“先行者”的姿态主动作为,从首都功能优化到科技成果落地,从乡村振兴实践到区域协同发展,用一项项扎实成果书写着服务社会的精彩篇章,彰显出高校的责任与担当。

沙河校区

沙河校区
围绕首都“疏整促”重要政治任务,学校以高效执行力交出亮眼答卷。提前完成新校区一期建设,全体本科生顺利入驻崭新校园,在优化办学空间的同时,为首都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注入“加速度”;同步腾退老校区面积达7.69万平方米,为首都疏解非核心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贡献“校地力量”,成功构建起“一主两辅、多点协同”的现代化办学格局。

学校与密云区深化校地合作,以唯一非农院校建设“北京科技小院”
不仅如此,学校还深度融入首都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大局。积极参与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用专业力量为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添砖加瓦;在科技创新领域,全力助力“长安链”区块链核心技术攻关,为北京重点站区打造智能交通枢纽提供技术支撑,让智慧科技赋能城市运转效率提升。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作为唯一非农院校,建设“北京科技小院”,在密云提辖庄村建成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并成功获批和美乡村试点项目,用科技与知识为乡村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北京新闻头条报道我校新型传感器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成果
学校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经费突破1.08亿元,其中京内转化占比超50%,让创新成果优先服务首都产业升级;成功入选首批北京市概念验证平台,为科研成果从“想法”到“产品”搭建起关键桥梁,更实现单项专利转化300万元的新突破,彰显出学校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与竞争力。28项优秀科技成果亮相北京科博会,多项成果被企业成功揭榜,通过“揭榜挂帅”的模式,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真正让科技成果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立天枢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怀来校园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主动打破地域界限,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同步设立天枢书院,创新采用书院制培养模式,量身打造产业适配复合型人才,为张家口产业发展输送“定制化”人才力量;积极参与
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建设,助推职普融通,为京津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围绕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学校聚焦产业需求设立产业研究院,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让科研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与河间市共建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间实验室,在天津武清协同建设产业成果转化基地,通过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将学校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切实提升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级,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着不可或缺的“校办力量”。
党建领航筑基,凝心聚力发展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征程中,学校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以“红色引擎”激活发展动能,从理论武装到组织建设,从作风革新到品牌创建,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为学校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书写了“党建红”引领“事业兴”的生动篇章。

“勤实信行”作风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

“勤实信行”作风建设总体思路
立足教育强国战略,以党的“六大建设”为统领,连续三年推进“勤实信行”作风建设,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促进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协同发展。构建全方位作风建设体系,实现自我革新,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年作为高校代表在全市组织部长会上作交流发言。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高效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测评连续两年“优良率”达100%,2023年考核优秀,2024年在市属高校领导干部会上作交流发言。

院士大讲堂,为师生讲授思政课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用结合。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打造“勤信故事”等品牌,构建“云矩阵、云课堂、云活动”三位一体“AI+思政”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全场景覆盖。依托“一主多辅”“四厅七站”布局,打造“一站式”育人平台,年均举办活动800余场,学生参与超10万人次,相关经验入选北京市思政工作创新示范项目。

“三带四抓五提升”基层党建思路
始终坚持向下扎根发力,坚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力为重点,确定“三带四抓五提升”基层党建思路,聚焦学院领导班子政治功能强化和整体功能提升,不断完善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确保党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建成4个全国“样板支部”、2个北京高校“标杆院系”、5个北京高校“样板支部”,1个党支部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2个。打造“一院一品”党建品牌17个,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同频共振。

沙河校区东校门
下一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以此次荣获提名奖为新的起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巩固深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信息科大贡献!(供稿:组织部(党校) 宋程远 图片:宣传部 编辑:郭辉 审核:吕丽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