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讯

科学文化沙龙走进信息科大 传统智慧与新兴科技交响共鸣

11月13日下午,主题为“传统智慧与新兴科学技术的共生融合”的科学文化沙龙在我校沙河校区勤信讲堂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光明网承办,我校勤信荣誉学院联合中国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仿真与建模专委会协办。活动不仅为师生献上跨领域学术盛宴,更以传统与科技的深度对话,搭建交叉渗透和跨界融合平台,精准衔接拔尖创新人才“新生年”培养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出席并致辞,市科协二级调研员李磊,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副研究员麦金耿,中科合成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兴武,非遗传承人、巧合积木创始人王然,我校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赵淳,以及全校近百名学子共同参与。

郭福对各位嘉宾与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向支持活动的各单位致以诚挚谢意。他指出,传统智慧与新兴科技的交响共鸣,正是新时代高校培育“文化底蕴+科技素养”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路径,也正如新生研讨课《材料与社会:发现材料科学之美》中所讨论的那样,“人依靠物,物依靠自然界,自然界依靠人”,正是这种纠缠关系的存在,推动了社会、科技、历史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演进和发展。希望师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拓宽跨界思维,在学科交叉中探寻创新方向,将收获的灵感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实践动能。

主旨演讲环节,四位领域专家依次登台,带来兼具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分享,让传统智慧与前沿科技的碰撞直观呈现。赵淳以“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探析与跨领域延展”为题,通过智能化学实验室等案例,展现智能制造如何串联多领域技术的系统思维;麦金耿聚焦“面向运动功能重建与增强的穿戴式机器人研究进展”,深入解析人机耦合系统优化的技术瓶颈与突破性成果;刘兴武围绕“从卤素调控到光热耦合:碳分子的创新转化”,勾勒出科技赋能“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王然以“传统榫卯工艺核心智慧对现代技术的影响与启示”为核心,让传统工艺在科技时代“活”了起来。

李磊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活动“专家阵容奢华、议题设置精准、互动交流深入”,科学文化沙龙走进高校校园,为产学研协同及人才培养提供了交叉融合的“信息科大方案”。

随后,郭福主持圆桌论坛,围绕“新兴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承:是机遇还是挑战?”展开深度研讨,互动氛围热烈。

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如何迈出交叉创新的第一步”“传统与科技融合背景下的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直击主题,嘉宾们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指引解答,形成“提问—回应—深化”的良性互动闭环,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会后,大家共同参观学校校史馆,在回顾学校办学历史、感悟“勤信”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传统与现代共生”的认知,让沙龙的学术思考与文化感悟形成呼应。

本次科学文化沙龙以“学术分享+深度互动+实践赋能”的多元形式,推动传统智慧与新兴科技在基础研究、行业应用、前沿发展等维度思想碰撞与深度共鸣。活动不仅有效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更契合学校以及荣誉学院的特色办学格局,为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供稿:荣誉学院  图片:宣传部 刘涧 荣誉学院 编辑:郭辉 审核:吕丽峰)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